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经济与管理学院“经彩鹿行”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3年7月10日至7月14日前往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及乌拉特前旗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章 传 承
不负韶华追梦行 笃行致远担使命
治沙英雄——杨力生:英雄不朽 浩气长存
杨力生书记是磴口县第一位县委书记,曾带领县人民用箩筐筑起25公里人工防洪堤大坝和营造了一条308华里的防风固沙林带。实践团成员实地参观防沙林,深深体会革命先辈建设防沙林的不易。并前往杨力生墓进行祭扫。以革命先烈的精神作为标杆,加以继承和发扬。
西环社区:志愿服务 传递力量
在西环社区,实践团成员同这里的小朋友们开展了以“筑牢绿色屏障,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特色科普小讲堂。实践团成员通过知识问答、视频讲解等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乌兰布和沙漠防沙治沙的成果,同时通过创意绘画的方式,让孩子们画出了自己心中的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实践团成员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小朋友们传递知识和爱,小朋友们积极踊跃的参与也在激励着实践团的成员们继续努力。
第二章 改 变
踏平坎坷成大道 幸逢盛世再出发
圣牧草业:起而行之 勇挑重担
圣牧草业集团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引领示范效应的有机治沙企业。通过土壤改良和生态修复的方式,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建成有机草场22万亩,将超过2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绿洲。实践团成员走进治沙纪念馆,聆听初代治沙人的创业故事,体会治沙创业的不易。近距离观察到乌兰布和沙漠治沙成果也激励着实践团成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
磴口县防沙林林业管护中心:不忘来路 走向远方
实践团成员深入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聆听何场长对于“沙漠变绿洲”、“荒芜变生机”的揭秘。在防沙治沙第一现场,感受治沙工作者的不易。从第一任县委书记杨力生同志开始,数代治沙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块黄沙漫天的土地。他们顶着烈日、抵着风沙、留着汗水就一直在沙漠上劳动,用耐心和努力保护每一株幼苗的长大。而曾经的幼苗也筑成了一排排的防沙林,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盛公水利枢纽:引水灌溉 造福一方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是我们中华儿女身份的象征,更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河。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缺水严重,当地人民发动智慧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实践团成员走进有“万里黄河第一闸”之称的三盛公水利枢纽,聆听水利枢纽的建造历史和用途规划。并登上三盛公水利枢纽的顶楼平台,更直观地感受水利枢纽的全貌。
第三章 希 望
人民幸福有保障 未来发展有希望
纳林湖:积极探索 展望未来
实践团成员走进内蒙古西部第二大淡水湖——纳林湖,与负责人开展了一场围绕“人才助力旅游业发展”的讨论会。重点针对客流量少,人才紧缺等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实践团成员建议负责人可以通过发布“返家乡”及“扬帆计划”等方式吸引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纳林湖负责人勉励实践团成员,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
磴口华莱士:筑巢引凤 助力乡村
华莱士是磴口县的特色农产品,是当地的“金瓜瓜”。实践团成员走进华莱士瓜研究所的试验育种基地,实地观察华莱士瓜的生长情况。为了更好的打响华莱士这张名片,由当地政府牵头支持,不断通过提纯复壮、新品种选育及原良种繁育,全面提升华莱士品质。更多的毕业大学生选择回到家乡,继续扩大和发扬家乡的“甜蜜事业”。
坝楞村农业产业园:科技赋能 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坝楞村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目标,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实践团成员走进坝楞村农业产业园,了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想法。坝楞村打造了数十个恒温大棚,每年经济收益增长数千余元。参观的最后,坝楞村村书记也勉励实践团成员要学好理论知识,助力产业发展。
实践团成员用脚步丈量乡村的田野、用眼睛记录故事风景、用相机定格难忘回忆。暑期“三下乡”活动,让每一位实践团成员收获的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实践,更是一路走来的友谊。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凝聚众智、集聚众力,不断努力!